RSS

(好文分享) 孩子總是愛尖叫,怎麼辦?Stop Screaming!


寶寶愛尖叫的年紀

‧7、8個月~1歲:這個時期的嬰兒會模仿大人的行為舉止,卻不會控制所發出的聲音大小。大人高聲講話他也會學習,因而發出尖叫。
‧1歲半~3歲:這個階段是孩子尖叫的高峰期,尤其以2歲左右最多。這是因為約1歲半時「自我主張」的觀念會加強,孩子開始愛要求別人,不過因為2歲左右能夠運用的詞彙還不夠多,很難正確表達出他的需求,孩子會因此而感到焦躁,隨即以尖叫來表示不滿。通常3歲以後,隨著孩子能夠使用的詞彙越來越多,愛尖叫的情形會逐漸好轉。



尖叫的原因

1.模仿大人。
2.身體感到不適。
3.表達情緒:因為無法與大人以語言溝通,當事情不順他的意、溝通管道又受阻時,就只能以尖叫來表示。
4.感到興奮:尤其是過動兒更容易尖叫。
5.故意與大人唱反調:1歲半~3歲左右是孩子的第一個反抗期,這個時期的孩子經常「什麼都不要、什麼都不好」,這是正常的發展階段。






如何改善孩子的尖叫問題

張璽醫師表示,根據日本的研究,家長可分為兩大步驟來執行:
(1)日常生活中,家長應該先這樣做:

‧多數時候,大人都會站在自己的立場,要求孩子單方面來「配合大人」。「我想要這樣做、你想要那樣做」,雙方立場不同,若又溝通不良,孩子自然會生氣尖叫。因此大人應對孩子多一些包容與耐心,體諒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。

‧1歲半~3歲的孩子處於反抗期階段,厭倦了什麼事都被大人伺候得好好的,開始想自己做事情。大人應賦予他一些簡單的「任務」,讓他操作簡單的事情,孩子一旦開始建立成就感,尖叫問題也會隨之獲得解決。簡單的「任務」包括:讓孩子自己吃飯(一開始孩子會亂抓亂塞,吃得很髒,大人不應放棄)、給予孩子容易穿的鞋子或無鈕扣的衣服,練習自己穿。

‧想要讓孩子做某一件事情之前,提前釋放出預告的訊息。例如:「你再玩兩次,我們就要回家了喔!」先讓他知道並做好心理準備,而不是突然就不能玩了,孩子容易反抗大叫。父母與孩子之間應盡早建立互動的規則與溝通的橋梁。

‧給予孩子充分的時間,別一直催促他。當孩子被逼急了的時候,也會失控尖叫。例如大人不要不耐煩地催促孩子:「你趕快吃,沒有時間了!」而是應該替孩子預留充分又合理的時間去完成一件事。

‧大人要做好心理準備,孩子愛尖叫是成長過程中正常的發展階段,多數人都會經歷這個時期。除了父母與孩子之間應盡早建立良性互動的規則之外,也應多觀察孩子的表情變化與言行,當孩子開始煩躁不安時,就要及早做準備。 



(2)當孩子開始尖叫時,家長可以試著這樣做:
 
‧「他有他的立場、我有我的立場」,當孩子還不太會表達時,大人應該先替孩子說出他想做的事,再問孩子「是不是這樣?」例如:「你是不是想玩車車?」如此一來也能加強親子之間的互相信賴。

‧當大人語氣越強、反應越大時,其實孩子也會模仿大人,尖叫一波接著一波,因此大人應盡量心平氣和,用和緩的語氣輕柔地糾正孩子。但注意在糾正之前,要先詢問孩子「為什麼尖叫?」要先知道孩子尖叫的理由,而不是一味地制止而已。

‧轉移孩子的注意力。例如:「看看那是誰來了?」或是抱抱他,跟孩子玩遊戲或讀書。

‧如果手邊正好有手機或相機,可錄下孩子尖叫的影像,事後再播放給他看,告訴他這樣做哪裡不好。

‧如果其他方式無效,也可以嘗試不理孩子的尖叫5~10分鐘,讓雙方都冷靜一下。(不過如果是在公眾場合,就要將孩子帶離現場,帶到人少、安靜的地方,心平氣和地告訴他哪裡做不對。)

‧不要立刻否定孩子、強迫孩子配合大人,可以改與孩子談條件。例如先輕柔地跟孩子說:「你想先做什麼?我們先那樣做,然後我們再做媽咪想做的事情,好不好?」雙方各退一步,孩子也比較能夠接受。

‧大人的規則要有一致性,不是「我不忙的時候你可以這樣做,我忙的時候你卻不行這樣做」,孩子容易產生混淆。

‧大人的立場要明確堅定。要認真地糾正孩子,不能因孩子哭鬧即有所動搖,必須擺出嚴肅的表情,也不能笑,要營造「媽咪真的生氣了」的氣氛。

‧父母立場要一致,不能讓孩子找靠山。不過也不宜罵太兇,容易使孩子失去信賴感。

‧如果是7、8個月~1歲的嬰兒尖叫,可以輕聲細語地跟他講話,讓他慢慢模仿大人的音量。

3歲以後的孩子比較不會尖叫

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、可以運用的語言詞彙增加、行為逐漸受到社會化的約束、家長也學習到如何與自己的孩子溝通的時候,這種尖叫的情緒反應就會逐漸消失。當孩子近3歲上幼兒園時,原本「在家裡我是王」的地位會受到動搖,在幼兒園裡「每個孩子都是家中的王」,孩子雖然會受挫,卻也會學習收斂、建立自我規範,近而逐漸成長。

等到「驚聲尖叫」的成長期度過,再加上群體生活的制約,3歲孩子的情緒表現會開始比較穩定。不過也有些孩子因為本身的氣質與個性問題,加上家長後天的管教方式或許有待加強,即使超過3歲以上仍愛尖叫不止。

如何知道孩子是不是過動兒

過動兒有時因為情緒亢奮,因而尖叫,其他症狀則如注意力缺乏、衝動、無法乖乖坐著不動等。張璽醫師表示,過動兒至少要等到3、4歲以上進入團體生活之後較易判斷,一般最慢7歲以前可以診斷是否為過動兒,2歲以前的孩子則較難確認。建議家長不用太早擔憂孩子是不是過動兒這個問題,畢竟愛尖叫是正常的發展歷程,多數的孩子在成長階段都會經歷到,並從而學習應如何收斂。


張璽
學歷:日本國立鹿兒島大學醫學士
   日本國立京都大學醫學博士
經歷:日本國立京都大學附屬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
   日本三菱京都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
現任: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
   臺北醫學大學小兒科助理教授


 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

可臻妹妹的喜怒哀樂的情緒表達是越來越明顯~
如果沒有隨著她的想法或喜好去做,有時也是會
失控的大叫或大哭
甚至是用哭哭來表達她想要的抱抱...
這時我就會忍一下不馬上回應她
並告訴可臻~乖乖不哭~妳說抱抱~
媽媽就抱妳喔~!
這時可臻就會用粉口愛的委屈聲音說:
麻~麻~抱~抱~抱
我就會跟她說好棒喔~並把她抱起來
是希望她知道不用哭哭也能表達想要的事情^_^~



延伸閱讀:"先別急著吃棉花糖"---延遲滿足的實驗--寶寶的自制力




  • Digg
  • Del.icio.us
  • StumbleUpon
  • Reddit
  • RSS

0 回應: